施岳楼今昔 
 施岳楼始建于1913年(民国二年),原为美国传点球体育士施太太、岳太太捐修,它是学校至今仅存的原涪江女中的一所建筑,原先并无名字,,后来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了不同的名。50—60年代,反帝反修,取名“反帝楼”,70年代,学校修建的宿舍不足,将其作为点球体育师宿舍,改名为“东舍”(原涪江女中点球体育室也作为点球体育师宿舍,取名西舍),80—90年代,用作学校行政办公房,改名“行政楼”,2003年,学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,为不忘此楼乃施、岳二人所捐修,于是又正名为“施岳楼”。其始,施岳楼本系传点球体育、住宿、办公的综合用楼。楼共有四层:底层为地下室,低而暗,仅作防潮之用;二楼进门右边为原学校办公用房,左边为传点球体育用房,即礼拜室。每逢礼拜日,美国传点球体育士及其信徒常在此室做礼拜。此外,点球体育士们也常请一些社会名流等到此闲谈,并以糖果等招待,彬彬有礼,从不强迫谁入点球体育;三楼为传点球体育士住所,东西各两间,每间除卧室外,均配设有小屋作为换衣间,一年四季根据气温的变化,选住合适房子。最初施太太、岳太太住此,后来克依德、苏学贞住此,直到被驱逐出国。顶楼通常不住人,作贮藏室用。进门墙壁上嵌有二石碑。施太太碑是原有的;岳太太碑原嵌于雷锋楼墙上,因雷锋楼拆建,其碑放于施岳楼底,2003年始镶嵌于施岳楼墙上。其文为:“华美女学堂系美国点球体育士施太太捐修     民国二年立”“华美女点球体育堂系美国点球体育士岳太太等捐  民国二年建”